
新晨报记者 蒋丽君 济南报道
近一两个月,由于股市持续火爆,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理财资金,加之商业银行遭遇“冲时点”惩罚,理财市场出现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。在以往9月末都会出现的理财市场狂欢期爽约之后,节后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没有像往年一样迅速回落。从新发产品收益率来看,不同期限、不同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较节前没有明显变化。
节后理财产品收益率略涨
据不完全统计,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周,共有238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,发行数量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836款。理财产品涉及34家银行,发行银行的数量减少了56家。456款理财产品到期,到期产品涉及57家银行。不过,节后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周均收益率微涨。其中,8天至3个月这类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有所下降,其他各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提高。
据新晨报记者观察,自9日以来,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平均期限125天,与节前理财产品平均期限135天相比,期限变短,节后第一周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96.64% ,其中,所有人民币理财产品中,最高年化收益率预期达到14.5% 。从各类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数量来看,整体产品量直线下跌,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的产品发行量较高。
从收益率分布来看,各期限预期收益率最高产品均属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。新晨报记者发现,10月13日银行在售高收益理财产品中,华夏银行有一款“华夏理财增盈增强型1445号理财产品(735天)”,该款产品以往大多发售1-3个月理财,收益率仅为4.5%-5.6%,此期产品不仅延长理财期限,收益率也达到6.3%,全国发行。
对于今年出现的这种反常现象,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分析认为,监管层正式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偏离度问题下手整治,相比以往银行为冲时点吸储,理财季末收益走高、季初收益回落的涨落潮情形,银行理财走势会保持高位平稳态势。
银行理财产品失宠,投资者转投股市
新晨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与往年国庆节前银行理财产品走高的火爆场面不同,国庆节后,银行理财市场交易清淡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理财市场收益率低致使资金流出,股市火爆吸引资金流入。
“最近理财产品市场相对来说,确实比较清淡,这也正常,因为尽管收益率微涨,但是毕竟今年的形势一直不太好,房市、金市都不怎么好,但股市还可以,所以资金跑到股市上去了。”济南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林桐(化名)告诉新晨报记者。
“原来银行的理财经理的位置一般都有人,来买理财产品的人一个接一个,你看现在,三个位置只有一个人在,其他两个空着,还是在帮忙办银行转账业务,现在理财产品都卖不出去。”来银行办理转账业务的张女士表示,她之前也经常购买理财产品,她熟悉的多数银行的理财经理目前都比较清闲,没有太多业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