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12年前,水师饭店作为最早的德国建筑之一出现在岛城老市区,也是岛城为数不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随着岁月的变迁和风雨的侵蚀,如今的水师饭店日显苍老,更加让人担忧的是,这栋砖木结构的老建筑出现了严重的支柱、墙体歪斜问题。昨天,记者在现场看到,墙皮脱落、支柱腐蚀、墙体开裂和倾斜,据悉,保护水师饭店旧址的大修方案正在抓紧制定,大修后的水师饭店内或将再现当初剧院和舞池的情景。
德式建筑气息依旧
昨天下午,记者在位于湖北路17号的水师饭店旧址外看到,因为建设年代久远,整个建筑物的外墙墙皮已经多处脱落,二楼木质围栏也已经开始腐烂,一楼依然有多家店面挂着霓虹灯继续经营。“里面已经腾出来了,原来的铺子基本都搬走了。”在入口处,一道大红门紧闭,门口张贴着楼梯要维修,楼内店面搬迁的通知,传达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楼内正在进行维修,因此不对外开放。
经过联系,记者进入了水师饭店旧址内,木质楼梯、木质地板、木质房梁,整栋楼是砖木的完美结合。大厅内,10根木头支柱在二楼架起了一圈走廊,二楼有高大的落地窗,墙壁上是德式雕塑,尽管一层的两扇窗口已经被砖石封闭,中央舞池原先的木质地板也被改为了水泥地面,但两层楼高的大厅依然显得非常敞亮,有着浓浓的德式建筑的韵味。
两年前发现墙体倾斜
记者了解到,水师饭店先后被多家单位当做办公场所,部分房间外租给影楼、打印店等商铺使用。2012年下半年有租户反映,建筑内墙出现了裂缝,更严重的是背面墙体出现了倾斜的情况。“当时正是雨季,我们担心出现安全问题,赶紧在北墙的外侧进行加固处理。”青岛市房产经营公司工作人员说,当时因为楼内有很多租户,他们只能采取应急措施,在楼外通过脚手架支撑的方式加固,同时他们联系了北京一家专门从事文物保护修缮的设计公司来青岛,对楼体维修进行勘察,并规划维修方案。之后,青岛市房产经营公司开始联系协调租户搬迁工作,为水师饭店的大修做准备。
支柱最大倾斜超13厘米
“原先大厅被一家婚纱摄影公司改成了影棚,现在搬迁撤出后,我们对楼体的破坏程度进行了全面调查。”工作人员把记者带到二楼的东北角处,记者看到,北侧的4根木质支柱上都画着一根垂直线,并贴着一张小纸条,而支柱明显偏离了垂直方向,小纸条上分别记录着支柱偏离的数值,最小的7厘米,最大的已经超过了13厘米。“北墙倾斜得更厉害。”工作人员说,因为木质支柱已经无法承受来自整个屋顶的荷载,在巨大张力作用下,北墙向外倾斜的程度更为严重,最明显的地方已经达到了偏离垂直方向17厘米。
记者在楼体北侧墙外看到,脚手架紧紧撑住了整个墙体,墙体已经出现了裂缝。“这两年,只要到了雨季我们就开始担心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下沉支柱只能修不能换
记者了解到,水师饭店旧址最近一次维修是在1990年,当时主要是对屋顶防雨油毡、室内门窗以及破损严重的部位进行了维护和修缮,当时并未出现内部支柱和墙体倾斜的问题。
工作人员表示,这次大修首先要加固北侧的几根木质支柱,“可惜了,这些柱子底部都烂了,再不修可能就撑不住楼体了。”工作人员指着几根支柱的底部说,因为建筑时间长,加上保护和利用不力,以及通风、防潮工作不到位,木质支柱的底部已经腐烂,支柱下沉,在楼顶巨大的压力下,将北侧墙壁向建筑外推,这也是引发北侧墙面倾斜严重的原因。
“我们原先打算把柱子换掉,可国家文物局专家的意见是&l
|